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编制的《韶关市智能轨道快运系系统(ART)线网规划》不久前通过专家评审,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从最初广州电车公司的有轨电车方案,到比亚迪的“云轨”方案,到中车的“智轨”方案,历经2年多方案比选及反复研究,最终政府确定由中车来推动智能轨道示范线路建设。韶关是全国第一个编制“智轨线网”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的城市。该示范段2018年10月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全国第一个试运营智轨的城市。
智轨首期示范线为两条线,分别为T1和T2线,总长约28.5km。T1线串联了韶关高铁站与韶关东站,实现了韶关市区两大交通枢纽的快捷联系,T2线沿韶关主要客运走廊韶南大道敷设,有效的引导了市民出行由摩托车向公共交通转化。
根据初步设计的《韶关市智能轨道电车示范线选线方案》,韶关智轨线网远期方案(2035年)规划共7条线,线网总长约124.5km。
2017年6月2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的全新交通产品在株洲首次亮相,是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优势的新型交通工具。具有项目建设周期短、基础设施投资小、运量较大、调度灵活、节能环保等特点,是兼顾了运能与成本的新型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ART与以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为代表的中运量交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ART有如下优点。
一是资金成本投入低。无需铺设钢轨,对道路破坏性小;整车重量小,单轴承载低,在既有路面,无需对桥梁进行结构加强;可借助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在运输道路上的信号系统无需大批量、大投入的改造。“智轨”在与现代有轨电车运力相同的情况下,只需简单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体线路的投资约为现代有轨电车的1/5。
二是基础建设周期短。以绘制地面标志线代替钢轨铺设,施工期短;可借用城市现有道路运营,缩短了道路规划、拆迁和建设周期,预计从项目立项到全部运力上线仅需12个月。
三是运营灵活、适应性高。无需铺设钢轨,可采用共享路权方式,运营线布置灵活;发生交通拥堵或事故时,可以绕道行驶,调度灵活;转弯半径小(15米),双向行驶,可以在老城区相对狭窄的道路运行。
韶关市区地形复杂、老城区道路狭窄、财力有限,经专家论证,韶关市比较适合发展ART系统,与发展旅游城市的形象相符。韶关将逐步打造以“智轨”为城市名片的全球首个示范应用城市,促进城市出行方式及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S © 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043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