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区位于广州珠江北岸,规划总用地1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7.3平方公里,处在广州南北科技创新产业带与广深科技创新带的十字交汇点上。东西长约10公里的珠江滨水岸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是广州近现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及广州对外开放及货物流通世界的始发地,是广州城市发展重要历史见证。
黄埔区传统商业中心大沙地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沿港湾路及丰乐南路一带传统老字号名店众多,是广州传统特色商业街区的典型代表。区内河涌水系密集、曲直变化丰富,山体公园点缀其中,依水而建的茅岗、横沙、下沙、文冲、双沙等5个特色村落及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街道,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构成了规划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生态本底。
广州CBD核心功能的延伸区及创新区,是广州CBD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等共同构成广州珠江北岸的中央活力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及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及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规划以发展航运金融、科技金融、创新金融、信息科技、智能制造、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创新科技产业为重点,将该片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航运金融服务区、创新金融示范区、创新科技博览区,创新产业集聚区,世界级的滨水文化休闲区及国际会议交往中心。
以打造世界级滨水区为目标,保护与修复珠江生态岸线,形成200~300米宽的珠江北岸开放绿带,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河口内湾等特色空间节点,形成滨江开放绿带中的文化与商业服务节点;规划保留改造4个具有岭南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水街与创意水村;滨江绿带沿河涌水网、绿色通廊、城市街道等向城市内部延伸,建设环状城市文化游径串联各特色节点,构建“一带一环六通廊”的绿色生态网络,形成从珠江、河口、河涌、内弯、街区多层级、有纵深、有功能的开放生态绿地系统。
规划区地铁站及周边区域采取TOD开发模式,在形态上凸显高强度混合街区,宽阔的滨江绿带与疏密有间的低密度文化商业建筑群落,与北部的高层建筑界面形成对比,并沿着街道向北部延伸形成有层次、多维度的天际线,在街道转角与滨水空间交汇处形成高低不同的特色地标。